一、啃下最硬的“骨头”,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紧盯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啃下最硬的“骨头”,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举一反三确保整改不反弹,
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生态环保大格局
三、督察整改效果好不好,看产业发展旺不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高不高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部分区域印染企业废气扰民、电镀企业废水污染河道,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
2017年以来,相城区累计关停重污染企业超千家、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6万余家,累计清理整治村级工业集中区186个。
2020年,曾是相城区“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区域的黄桥电镀园摇身变成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园内现已入驻“独角兽”区域总部型企业、数字经济类企业等200余家企业,高科技、高产值企业达50余家。
实践证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帮助地方在腾退旧动能上做“减法”,在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兴产业上积极做“加法”,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带来的欣喜变化,不仅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兴旺,还有群众的满意度的“节节高”。
这些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点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每到一地,当地群众都积极主动反映有关生态环境问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也要求被督察对象及时公开信访件转交办理情况,这种“双向奔赴”保障了群众举报的生态环境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昌—石”区域是当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片区域曾因治理不力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当成典型案例。2023年,“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自治区高位推动,强化联防联控,精准科学治污,区域空气质量取得较为明显改善。
葛建团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前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甘肃省转办的4627项群众举报件已基本完成整改。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的1707件群众举报件已办结1067件。”
徐晓霞表示,广东省环境信访投诉量连续3年下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被评为全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集体”,成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唯一受表彰的单位,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如今,祖国大地上青山复绿、绿水复清,宜居宜业宜发展,人民生活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