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效、失效设施将成为排查整治重点方向
这些都是常出现在中小企业的问题。他建议企业加快推进治理设备升级改造,同时,更提倡中小企业全面加强源头替代,从根本上减少VOCs的产生。
二、高效燃烧类设施增量和速度还要进一步加快
“‘十三五’之前,我国VOCs总体治理工艺技术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在净化材料、治理设备和工艺设计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大提升,各类治理工艺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栾志强以治理设备举例,我国目前沸石转轮、RTO/RCO等关键装备技术性能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外同行水平。生物净化装置发展迅速,装备性能和应用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但随着VOCs污染源的精细化管控和深度治理要求不断提高,VOCs治理工艺技术也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栾志强认为,由于溶剂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各种溶剂回收工艺技术是目前VOCs治理技术发展的重点,在涂装、涂布、印刷、制药/农药等行业及工艺环节有很大发展空间。
RTO/RCO等关键装备是目前主流认为的高效治理设施,吸附技术、燃烧技术和多种组合技术则是当前VOCs治理中的主流技术。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效燃烧类设施大概一万套,每年新增量在一千套左右。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此前曾明确指出,这类设施增量和速度还要进一步加快。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样的一套设备成本和维护费用较高,更适用于重点行业、重点排污企业。但在废气浓度稍高时,还可进行二次余热回收,极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记者注意到,山东省潍坊高密市就曾经探讨分析、技术研究、交流讨论后,在RTO升级改造的基础上,由专家团队为浸胶手套行业量身打造加装余热回收系统,将治理设施产生的余热回收利用到生产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据介绍,在某浸胶手套行业企业中,通过“RTO+余热回收”,实现年削减VOCs排放量达24.52吨。每年回收的余热折合天然气大约2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年节省成本200余万元,两年即可回收设备投资成本。
但同时,提升改造VOCs治理设施不能“一刀切”地要求所有企业建设RTO、RCO,应当以适宜为第一位,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
与会专家认为,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污染集中控制治理即把中小型污染源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的“绿岛”模式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目前,包含《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在内的多份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文件均鼓励各地要结合产业集群特点,因地制宜建设“绿岛”项目,即建设集中供热中心、集中喷涂中心、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等。目前,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山东省等地已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