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普
环评相关
项目公示
环保问答
环保管理
清慧研习社

【环保科普】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发布时间:2025-07-24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


1.  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越钢集团的实际生产状况,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厂下属各生产单元的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3.  应急预案的编制

3.1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 3.1.2结合本厂、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 3.1.3结合本厂、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 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厂、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 3.1.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 XX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XX集团综合应急预案。
  • 3.2.1 针对厂内存在的各种风险、事故类型的,由XX厂安全生产科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 3.2.2 各单位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应根据炼钢厂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订相应专项应急预案。
① XX厂专项预案包括: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防洪预案。
② 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 3.2.3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包括重大危险源),由所在车间主任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3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4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  应急预案的评审

4.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 4.1.1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 4.1.2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①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②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4.2 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 4.2.1 评审准备。各单位成立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厂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及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 4.2.2 组织评审。评审工作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主持,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 4.2.3 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应认真组织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 4.2.4 批准印发。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综合预案由集团公司董事长签发,专项预案由XX厂分管安全副总经理签发,现场处置方案由各单位第一责任人签发。

5.  应急预案的备案

5.1XX厂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 5.1.1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 5.1.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 5.1.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 5.2 XX厂应当向接受备案的上级部门,领取备案登记证明。

6.  应急预案的实施

6.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6.2各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6.3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6.4各单位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时,同时落实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适时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6.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6.6 应急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6.7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 6.7.1厂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 6.7.2厂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 6.7.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 6.7.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 6.7.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 6.7.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 6.7.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6.8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6.9各单位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并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6.10若发生事故,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响应级别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相应主管部门。

7.  附则

7.1违反本制度造成事故,按照XX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条例和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
7.2 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执行。
7.3因新法律、法规颁布施行,若本制度与其存在冲突,在本制度修订前按新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执行。